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3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由本所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张小军教授级高工牵头制定的GB 31656.19-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获批发布。
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一类广泛存在的塑化剂类外源激素,可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该标准的制定历时七年,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和大量实验验证,攻克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痕量检测的技术难题。此次发布的标准针对鱼、虾、蟹、贝等水产品,建立了21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高灵敏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该标准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标准明确了样品前处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等关键技术环节,为监管部门和企业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依据。
该标准系首次发布,填补了国内水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检测技术的空白,标准的实施将有效遏制水产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残留超标问题,为水产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对水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