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站 2014年6月
为及时了解上层鱼幼鱼的资源发生情况,更好地为当前的灯光围网渔业生产与管理服务,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租用群众渔船于6月18日-23日对鱼山海域进行了为期6天的专项调查。调查所用网具为标准灯光舷提网(10m×22.5m)。现就该海域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温盐概况
调查期间表层平均水温23.6℃,平均盐度29.9。
二、渔获组成
共投放97网次,其中,有效网次为84网。在所有有效网次中,总渔获量为60806.0g,其中鲐鱼为44979.0g,占总渔获量的73.97%;蓝圆鲹为91.0g,占总渔获量的0.15%;竹筴鱼为439.0g,占总渔获量的0.72%;沙丁鱼为243.0g,占总渔获量的0.40%;其余渔获物多为尖头燕鳐鱼(俗称飞鱼)。
三、密度指数
上层鱼总密度指数[单位:(g×ind)1/2/网]为102.05,其中鲐鱼94.81、鲹类3.11 (蓝圆鲹与竹筴鱼分别为0.53与2.58) 、沙丁鱼1.52。
四、群体组成
(1) 鲐鱼:叉长范围75-181mm,平均叉长144.2mm,体重范围4.4-81.2g,平均体重37.9g。
(2) 蓝圆鲹:叉长范围46-114mm,平均叉长68.8mm,体重范围0.8-20.6g,平均体重5.1g。
(3) 竹筴鱼:叉长范围55-110mm,平均叉长79.0mm;体重范围2.4-19.2g,平均体重7.2g。
(4) 沙丁鱼:叉长范围48-130mm,平均叉长76.5mm,体重范围0.8-33.0g,平均体重7.2g。
五、结论与讨论
1. 从近5年的调查情况(表1)看,2014年鱼山海域鲐鱼与鲹类幼鱼的密度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如仅从本次调查水域密度指数分析,今年鲐鲹鱼类幼鱼的发生情况属一般水平。
表1 近5年鱼山海域上层鱼幼鱼调查情况对比
调查时间 |
平均水温 (℃) |
平均盐度
|
密度指数 (g*ind)1/2 /网 |
|||
年 份 |
日 期 |
/ |
/ |
总指数 |
鲐 鱼 |
鲹 类 |
2010 |
6.14-6.17 |
22.0 |
27.3 |
46.4 |
20.57 |
0.96 |
2011 |
6.20-6.23 |
21.2 |
30.3 |
182.65 |
151.29 |
17.26 |
2012 |
6.14-6.28 |
23.5 |
27.8 |
106.05 |
77.28 |
13.78 |
2013 |
6.14-6.17 |
21.7 |
29.7 |
278.12 |
269.71 |
1.59 |
2014 |
6.18-6.21 |
23.6 |
29.9 |
102.05 |
94.81 |
3.11 |
2. 上层鱼幼鱼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龄鱼资源量的多少,它虽与灯光围网生产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实际生产时应注意及时掌握海况、温度、盐度、潮流与水色等影响灯光围网生产因素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应密切关注灯光围网船的实际投入数量,还要考虑到其他水域鲐鲹鱼产卵和发生量情况对资源状况的影响。